中国汽车业一名资深高管预计,中国汽车业整合时机已经成熟,最终可能只会剩下五大国内品牌。
在重庆召开的一个会议上,长安汽车(Chang'an Automobile)总裁朱华荣表示,这种“减员”很快会令中国汽车品牌数量(现为46个)大大减少。长安是中国最大的国内汽车制造商之一,重庆是该公司总部所在地。
朱荣华拒绝透露哪些品牌会存活下来、哪些品牌会失败,不过他表示,生产商的数量不可避免地会减少。
他说:“大家一直说未来五年中国品牌能够存活多少?我认为有五个左右可能已经是非常令人满意了。当然,五到十个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可能活得就不是那么滋润。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品牌(整合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大,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长期以来,分析师一直认为,受多种因素影响,无力展开巨额投资以保持竞争力的中小型生产商很可能会在竞争中被甩在后面。这些因素包括,更严格的油耗标准,得到政府支持的推广电动汽车生产的努力,以及自动驾驶等新技术。
中国汽车市场仍由大众汽车(Volkswagen)和通用汽车(GM)等国外品牌主导,这些国外品牌与中国国内生产商组建合资企业为中国市场生产汽车。
汽车业咨询机构JD Power的研究显示,中国国内品牌只占中国市场40%的份额,不过它们在质量方面正迅速接近国外品牌。
然而,如果不能走向全球,中国汽车业要与大众、雷诺-日产(Renault-Nissan)及通用等跨国公司竞争将十分困难。
朱华荣表示,整合为五大汽车集团的过程才刚刚开始。分析师也认为,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业正变得愈发集中:2010年,较小的汽车制造商吉奥(Gonow)成为广汽集团(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简称GAC)的子公司,不再以自身品牌生产汽车;2009年,哈飞(Hafei)被并入长安。
麦格理资本证券(Macquarie Capital Securities)在东京研究亚洲汽车市场的珍妮特•刘易斯(Janet Lewis)表示:“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将这个数字定为五,但中国国内品牌数量需要大幅缩减,这一点是不可避免的。”
去年,中兴汽车(Zhongxing)、航天汽车(Hangtian)、欧朗(Oley)、黄海汽车(Huanghai)等几个中国品牌的产量不到1000辆,还有不少中国品牌的产量不到10万辆。刘易斯表示:“这些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政府的扶持或者从属于国企,就此而言,也许要过一阵才能看到行业减员。”
她说,民营车企中很可能会存活下来的包括长城汽车(Great Wall)和吉利(Geely),而最强大的国有品牌包括长安、上汽(SAIC)和广汽传祺(GAC Trumpchi)。